图片
图片
2023年度全球航天发射次数总计223次,成功211次,失败11次,部分成功1次,完全成功率94.6%。全球有10个国家进行航天发射活动,将2934个载荷送入轨道,入轨质量共计1481吨。一、各国发射情况及趋势2023年,全球共计10个具有相对独立的火箭研制和发射能力的国家都进行了航天发射,美国、中国、俄罗斯发射次数位列前三。美国116次,占全球一半以上;中国67次,占比约为三分之一。表1 2023年世界各国航天发射情况统计图片
图片
图1 2023年各国航天发射次数发射入轨质量(以成功和部分成功的载荷质量统计)的排序与发射次数基本一致。美国入轨总质量达到1244.46吨,占比约为84%;中国123.38吨,占比约为8%。
图片
图2 2023年各国发射入轨及占比(单位:吨)下图是美国、中国、俄罗斯、欧洲以及其他国家,在2016~2023年间的航天发射次数的变化趋势。从中可以明显看到:
世界航天发射总次数快速增长,年均增速约为14.8%;
美国航天发射在经历短暂的起伏后,进入了急速增长阶段,2020年以来的年均增速高达31.5%;
俄罗斯航天发射次数稳定在20次左右;
欧洲发射次数大幅下滑,相比2016年,降幅高达66.7%。
图片
图3 2016~2023年美、中、俄、欧航天发射次数变化趋势二、各型火箭发射情况及趋势
2023年,共33个系列运载器执行航天发射。其中发射最多的为美国的猎鹰系列运载火箭,共执行96次发射任务;其次是中国的长征系列火箭,发射47次;俄罗斯的联盟号2系列运载火箭以17次发射位列第三;同时,上述三个火箭系列发射均获得全部成功。此外,发射频率较高的火箭还包括美国的电子号、宇宙神5、中国的快舟系列。
图片
图4 2023年世界各国运载火箭型号发射次数及占比2023年,全球共计8个火箭型号进行首飞,包括:美国的超重-星舰、RS1和人族-1,中国的天龙二号,日本的H3,朝鲜的千里马-1,韩国的ADD TV2(固体),伊朗的Qaem-100(固体)。
2023年,全球航天发射共遭遇11次失败,涉及的型号包括:美国的超重-星舰(2次失败)、电子号、人族-1(首飞)、RS1(首飞)和运载器一号,中国的谷神星一号,日本的H3(首飞),伊朗的Qaem-100(首飞),朝鲜的千里马-1。另外,美国萤火虫阿尔法遭遇部分失利,未能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。
2023年,3型火箭进行最后一次发射后退役,包括美国运载器一号小型空射运载火箭(公司破产)和人族-1小型火箭(首飞即退役,公司放弃小型转向大中型复用火箭),以及欧洲的阿里安5。
在发射质量方面,10个型号系列发射质量在4吨以上,见下图,猎鹰系列发射入轨质量达到1225.43吨股策略,远超其他型号。
图片
图5 2023年间各国主要型号系列发射入轨质量(单位:吨)通过对2016~2023年间主要火箭型号的发射数据进行统计(图6和图7),反映出的趋势如下:
过去8年间发射总次数在20次以上的主力型号共计10个系列,包括:美国的猎鹰系列、电子号、宇宙神5系列;中国的长征系列、快舟系列;俄罗斯的联盟号2系列、质子号M系列;欧洲的阿里安5系列(已在2023退役);日本H-2A/B系列;印度的PSLV系列;
除猎鹰系列、长征系列外,其他主力型号发射次数增长并不显著,保持相对平稳、甚至于下滑的状态。
图片
图6 2016~2023年间各国主力型号发射总次数图片
图7 2016~2023年各国主力型号发射次数变化趋势三、世界各发射场的发射情况及趋势
2023年航天发射活动共涉及13个国家的25个发射场,发射居前的包括美国的卡纳维拉尔角、范登堡,以及中国的酒泉、西昌等。另外,2023年共进行4次海上平台发射,包括中国3次、韩国1次。
图片
图8 2023年世界各国航天发射场发射次数此外,从2016~2023年间主要航天发射场的航天发射数据变化趋势可以看到:
世界航天发射次数的快速增长,主要是由卡角、酒泉、西昌、范登堡等少数高频次发射场拉动,其他发射场的发射总数甚至出现了下降趋势。相比往年,2023年超过三分之二的发射都集中在排名前五的发射场;
多个新发射场投入使用,也促进了总体发射次数的增长;尽管目前阶段贡献不大,但未来很可能会成为促进发射频次提升的主要因素。
图片
图9 世界各主要发射场发射次数趋势图四、2023年入轨载荷数据
(1)入轨载荷类型
2023年全球发射入轨的有效载荷涵盖通信卫星、遥感卫星、技术试验卫星、电子侦察卫星、科学试验卫星、气象卫星、深空探测卫星、载人和货运飞船等10类卫星。通过对全年发射有效载荷统计,通信卫星发射数量最多,为2337颗(包括1984颗星链卫星和132颗一网星座卫星),占所有入轨载荷的79.6%,具体见下表。
表2 2023年入轨载荷类型统计类型
数量
通信卫星
2337
遥感卫星
236
科学试验卫星
205
预警卫星
71
技术试验卫星
50
电子侦察卫星
46
气象卫星
26
货运/载人飞船
16
深空探测卫星
9
导航卫星
8
总计
2934
(2)入轨载荷质量和轨道分布
从入轨有效载荷发射质量分布情况看,1吨以下的微小型卫星数量最多,为2855颗,占所有入轨载荷总数的97.3%;1~10吨的卫星有71颗,涵盖导航、通信、科学试验、深空探测等不同领域;10吨以上的航天器共8颗,包括技术试验卫星、遥感卫星和载人或货运飞船。
从入轨有效载荷发射轨道分布情况看,低轨载荷的数量最多,共计2881颗,占所有入轨载荷的98.2%;其它高轨有效载荷占剩余入轨载荷的1.8%。具体分布情况见下表。
表3 入轨载荷的轨道及质量类型统计图片
五、小结
近两年股策略,世界航天发射活动持续快速增长,发射次数和发射入轨质量屡次突破记录。以猎鹰系列为代表的典型型号的高频次发射是主要贡献因素,以星链为代表的低轨巨型星座是推动航天发射活动的主要动因。与此同时,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加关注航天领域的发展,出现了更多的新型号,建设了更多的发射设施,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航天发射活动持续走高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大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